我以為質性研究比較簡單,相對於實驗法來說

在聽完兩次的課程以後,才瞭解質性研究也有他的難度所在
是無法跟實驗法作比較的


實驗法真的客觀嗎?
研究一開始時,所設定的論文題目,會不會到最後有所修正呢
在作研究的過程中
每個切面都是新的一個視野
是否會看出新的點那是很難說的
但實驗法就是中規中矩,說定了就是定了,手續繁複,但有他的路線在

跟人有關,我喜歡跟人有關,冷冰冰的那些手續,好像拉遠了距離
好像受試者與研究者終究只能是陌生人
不然就會壞了研究

然而當然實驗法也是有其地位存在
不然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兩者彼此爭執抗衡了




研究論文是很有趣的
研究者想分享新發現
為了客觀描述,而創造了一些客觀用詞
卻有點本末倒置
因為這樣使的文章一點都不平易近人

一件簡單的事情經過精確的描述以後(放棄日常用語),反而讓人看不懂
這就是所謂的操作型定義
比如說,我想描述一個杯子的顏色
有人說它是淡藍色,也有人說是天空藍、水藍、淺藍、、、等等
怎麼能知道每個人說的都是同一個顏色呢
因此創造了RGB三原色,就是會有數字啦
哈哈

但是這樣子一點都不平易近人,誰會知道哪些數字多少會造成怎麼樣的顏色= =



實驗法的誕生在於
研究者想研究人,但人的複雜性很高,
所以就套用了自然科學的研究方式來研究人



另外,研究者的問題結構不一定代表了受訪者的心理結構

例如問:如果你有錢,你想買什麼車。
但受訪者就是認為自己不會有錢,因此不會覺得這個問題對他有意義,也難以回答





實驗法只求唯一的答案
但質性研究求的並不是「真」,而是為什麼會這樣
同一個問題,人的回答可能因情境而不同,並不是要去探究他哪一個才是實話
要探究的是為什麼他會因為情境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




 framework
質性研究的過程中,
研究者的視角會不斷改變
總會有新發現
這會是一個挑戰

到最後會發現越來越廣
就需要去擬定一個範圍了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萊恩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