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的報告增加許多
利用了一點壓縮而來的空檔看了這本書
我想這也是一種能量來源,看完有很完整的滿足感
我想得慶幸還好當時沒有因為報告的壓力而取消預約
也感謝這本書給了一個我喜歡的結局
即便在過程中常讓我揪心刺骨
還好這些感受在最後有了結果
接下來可能會提到一些劇情了
印象深刻的是,書中的女主角玲
他總是對小女孩說:「你可以自己決定」「如果他願意的話」「你可以問他」等等的句子
好個人中心,相信個體有自己的決定力量
在之前的認輔經驗裡
老師也是要我們這麼對待個案
因為個案一直以來都在看別人的臉色,要讓他知道他有自己決定的能力,而且不會帶來災害
雖然故事中,玲這樣的回答看起來只是一種逃避責任
但對於小女孩而言卻是很大的鼓勵
畢竟曾經被傷害過,使得小女孩的每個動作都用害怕的眼神看著玲
好令人心疼,還好女孩後來恢復了小朋友該有的活力與好奇心
我想這一定不容易,以一個母親的角度而言,小朋友是一個考驗耐力的人
有時候壓力爆炸,可能就會對著小孩大吼著大叫著
那麼過去建立的所有親密,可能會毀於一旦
我以為這本故事書會以他們兩個為主軸的值到結束
顯然作者不這麼想,所以把玲生命中的兩個男人在故事中不斷穿插
製造了很多次的驚險與心痛
但也有很滿好的時刻,閱讀那些文字的時候,嘴角都要上揚了:)
心中想著:這就是我以後想要的樣子
玲對於那孩子是一種無條件的愛,即便剛開始令人多麼的煩躁,故事越到後面
越能看出她們兩個幾乎是一體的
不諱言,看完這本書,我好想有一個小孩來寵喔:P
不過現階段還是先玩我的小姪女就好了
這本書我原本以為會像過去的國外小說一樣
有一個不完美或是令人摸不著頭緒的結局
然而這本書總算是有個好的結束
男女主角都想清楚,而小女孩也是越來越可愛:)
這段故事,把一個人的兩極面都表現出來了,各自有各自的幽缺點,讓這個故事更貼近了生活
然而她們也似乎願意面對自己的非聖人一面
最近讀到完形,就像是從虛假層一路到外爆吧:P
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是男主角最後說:「我以為你又再指控我不像奈德般愛你,...,但我後來領悟到,你是在問我,撇開泰根(那女孩)不談,我到底愛不愛你。」
還好男主角發現了女主角的話中玄機,也發現女主角一直對自己很苛刻,無法輕易的相信別人是愛她的,只要一有一些可能不愛她的蛛絲馬跡,玲就會立刻想成是別人討厭他
這形成了保護層,避免自己受傷害,但卻也很難有更深的關係,然而心中卻一直期待可以有深交的關係
某一刻,當突然找到了重要他人,便傾全力的投注過去封閉的愛
直到幾年後的某一天,突然發現這個愛被背叛了,那真是一種心如刀割的崩潰
然而玲卻直接封鎖,直到後來才願意開始面對與釋放難過。
這種保護,與對自己的苛刻,跟某人很像(笑)